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教学改革,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,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建设,马克思主义学院于11月21日在会议室开展“说课”集体备课会。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冰洋主持,全体教师参与本次会议。
袁静老师从自己日常教学出发,以“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”为主题,从课程概述、学情分析、教学目标、教学策略、教学过程、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说课。她运用“十字教学模型”开展教学设计,课前在学习通发送学习任务和心理学资料辅助学习,以小组辩论“当代青年能否选择躺平?”为导入,深入剖析了当前社会中存在的“躺平”现象。随后,她巧妙地引用了大量现实实例,有力论证了大学生应当秉持认真务实、乐观向上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。她强调:“躺平绝非明智之选,寄希望于不劳而获更不可能,唯有奋斗才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”。此次备课学习氛围浓厚,讨论热烈,研讨深入,与会教师畅所欲言,将听课感受和建议都纷纷表达出来,从案例设计、授课思路、授课内容、授课形式等方面进行点评,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。
张冰洋在总结时提出了几点意见:一要把牢政治大方向,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;二要吃透教材,重点关注新内容、新版块,深入挖掘案例,学会讲故事;三要充分了解学生新特点,在课程中融入专业趋势;四要找准切入点,多做实践教学探索。他强调,《思想道德与法治》是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课程,各位老师要根据此次备课会的讨论意见对教学设计继续进行梳理、调整和完善,着力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和针对性,打造精品思政课。
集体备课是推动学院思政课教学能力提升、教师参赛水平提高的重要举措,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,加强思政课教师之间的交流,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。接下来,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推进集体备课机制,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,以学理性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,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。